近期,内蒙古自治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阿拉善盟同步发生地震灾害,赤峰市、阿拉善盟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出现险情,文物安全面临双重考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快速响应、精准施策,全力保障文物安全。
面对复杂灾情,自治区文物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强化多级联动,第一时间报告国家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超警戒水位站点文物情况,与属地气象部门建立实时会商机制,滚动发布暴雨、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为一线防护争取处置时间。同时压实排查责任,统筹盟市文物行政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对受洪水影响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一单位一档案”的“险情动态台账”,确保受损情况实时上报、全程可控。
经核查,赤峰市喀喇沁旗喀喇沁亲王府受洪水影响,部分建筑山脊发生局部坍塌,目前已完成临时加固处理,正加快编制抢险加固方案,待履行报审程序后立即组织实施;赤峰清真北大寺等其他文物建筑及遗址经排查均未发现受损,保存状况稳定。阿拉善盟阿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两处未定级文物经核查无明显受损,其中伊克尔供销社旧址墙体、屋顶等主体结构完好,查干敖包庙遗址地处沙漠区域,仅存遗址基址,未受地震及暴雨影响。
为筑牢汛期安全防线,自治区文物局提前部署,入汛前印发《关于做好汛期文物防灾减灾工作的提示》,要求各盟市压实属地责任,聚焦古遗址边坡、古建筑排水系统等薄弱环节,完成全域风险排查及隐患整治;健全“日常巡查+应急处置”机制,组织防汛演练提升基层实操能力,建立防灾减灾长效管理体系;暴雨来临前通过政务平台、工作群等渠道发布预警提示,督促各地备足抽水泵、防水布等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响应及时有效。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将持续紧盯汛情变化,加密与气象、应急部门会商,动态监测文物安全状况;对已加固文物开展定期“回头看”,及时消除二次隐患;加快推进受损文物修复方案编制,全力保障全区文物资源安全。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