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杭州“数智运河” 大型活态线性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日期:2025-08-07 作者:邹倩慧 字号:[ ]

走进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的“数字中心”,一块巨大的屏幕映入眼帘,数据如流,纤毫毕现。这便是“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统”,为古老运河打造的现代科技“铠甲”。

大运河杭州段是中国大运河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如今依旧兼具水利行洪、交通运输、城市发展、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水脉连着文脉,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的时代要求,推动“数智运河”应运而生。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申报的“‘数智运河’大型活态线性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获评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大运河(杭州段)实景照片

多跨协同,实现“一个平台管运河”

一条大运河究竟有多少部门参与使用与管理?据不完全统计,仅杭州市级层面就涉及6个城区、十余个部门,各部门使用系统不同、采集数据不同。“数据统合”是大运河遗产保护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难关。通过搭建多跨协同大数据平台、做深部门间有效联动,“数智运河”完成与杭州市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7个部门、12类数据的实时共享,按需运用到不同业务系统,在与中心内生数据的比对分析中,强化数据应用,释放数据活力,打破区域与部门间条块分割的管理壁垒、信息壁垒,建成格局管控、水体保护等智慧应用场景,达到“一个平台管运河”的目的。

“数智运河”能够对接浙江省、杭州市多家单位数据。比如,接入浙江省文化遗产监测平台的卫星遥感图斑数据,经过与自主采集的无人机巡查数据、客户端填报的遗产影响评价报建项目数据叠加、对比和分析,筛选过滤后,合法合规的建设项目引起的图斑将不再作为核查问题向基层下发,从而实现为基层减负的目的。2024年,“数智运河”共对接了88个浙江省文化遗产监测平台遥感图斑核查任务,通过系统比对分析“过滤”图斑30个,占比34%。再如,通过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获取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的大运河干流市级断面实时水质数据,能够与自主采集的支流交接断面水质数据、水下声呐明暗管排放口探测数据、720°全景影像等数据相互印证,提高运河水质波动风险源排查能力。

数智运河本体监测子系统(杭州凤山水城门遗址)

数智护航,构建全周期预警处置闭环管理系统

“数智运河”利用多年积累的遗产本体专项监测数据和外部接入的环境因素等预警信息,构建了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处置体系。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管理人员可以立即将时间、地点、事件概况及照片等录入“掌上运河”移动端,并以“浙政钉”工作任务单的形式派发给相关责任单位联系人,相关单位实时接收任务单后,可快速完成调查、认定、处罚等相关工作,并将相关材料第一时间上传“数智运河”系统。“监测发现问题-预警-问题下发-处置”形成闭环,“数智运河”创新构建的这一套处置体系,极大提高了大运河(杭州段)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的能力。

无论是突如其来的灾害性天气,还是节假日的人流高峰,“数智运河”都能迅速识别,及时发出预警,确保应急处置的高效联动。“我们在对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做数字采集时发现,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旧址建筑墙体出现裂隙,于是通过‘数智运河’的外部协作功能发送处置单,建议产权单位尽快完成房屋结构安全鉴定,产权单位及时查收处置并迅速进行落实。”中心遗产监测部副部长胡朝乔说。

技术赋能,搭建全要素智慧治理新范式

“数智运河”构建了数字治理体系与智慧大脑,涵盖遗产档案、本体监测、格局风貌、水体保护、监测填报、巡查管理、处置管理和遗产影响评价八大核心业务子系统,同时,构建了“水陆空星”多维度动态监测体系,包括水下无人船搭载声呐技术、“掌上运河”数字巡查小程序、无人机正射影像技术和卫星遥感图斑提取技术等,为大运河遗产保护织密了“天眼系统”。通过倾斜摄影、三维可视化渲染、大场景三维激光扫描以及Cesium动态加载等技术完成遗产点本体监测的数字孪生,实现遗产点几何要素、材质属性等全要素数字化,让遗产本体在数字世界得以永存。通过多场景的数据融合和算法驱动,构建起涵盖实时天气预警、专项监测可视化分析、视频监控、巡查处置等全要素的遗产本体动态监测体系,为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智运河系统登入主界面

“特别是在拱宸桥、广济桥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且继续在使用的遗产点,毫无疑问是监测数据采集的重中之重。拱宸桥是三孔薄孔薄墩石拱桥,无论在建造工艺还是建筑艺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这种结构的桥梁中拱券为主要承重结构,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完全不同,那么它是否能够承载现代社会的通行压力,特别是大型机械船舶带来的水体冲击力?这就需要数据来说话。”中心副主任沈莺说。一份份专项监测数据在系统的集成、分析下,化作一张张可视化分析图,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变化痕迹与保护效果。目前,“数智运河”分析结果表明,拱宸桥在现有的使用负荷和保护措施下各项指标基本稳定。

本体监测子系统

数智“焕活”,永续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围绕“做精本体、做足全线、做强联动、做活利用”的主线,“数智运河”应用先进技术、完善遗产本体数据采集,放大“杭州样本”的机制优势,促进大运河活态传承发展。而因“运”而生的人居聚落——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可谓是大运河活态传承发展的注脚,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目前,我们正在对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更精细的数字采集,记录下建筑原有的格局风貌以及利用过程中的变化,希望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同构异形’能够引起人们尊重历史、传承发展、致敬未来的共鸣。”中心主任房友强说。

沈莺谈起了一件有趣的事,“前段时间,杭州市数据局要求我们核实一个情况,说我们‘掌上运河’小程序上半年的活跃人数只有12人,是否属于低频度应用,如果是的话要对它进行下架处理。我们一听就笑起来了:12人确实是我们市区两级直接从事现场巡查的人员总数,可就是这仅有的12人,半年内记录了大运河巡查实况1000多条。面对人少、点多又面广的实际,‘掌上运河’可是我们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呀!”

数字化改革是推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数智运河”的应用,有力推动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物理功能延续,为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作出有益探索和实践。

(邹倩慧)

责任编辑:赵军慧
分享到:
打印】 【关闭